中美联手,最佳时机已到?见完王毅后,鲁比奥态度180度大转弯,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

Connor 必安交易所官网 2025-07-23 4 0

7月11日,东盟外长会议的会场外,潮湿的空气裹挟着各国外交官的焦虑。就在这场多边外交的舞台上,中美两国外长的闭门会谈,像一颗投入水面的石子,激起层层涟漪——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会后向全球高调抛出“合作”二字,而就在此前,他还曾公开指责中国“暗中援助俄罗斯”。这场被外界称为“火药味中突现转机”的会晤,究竟藏着怎样的玄机?中美“联手”的最佳时机,真的来了吗?

一场被迫的对话,还是精心设计的转折?

东盟外长会议本是东南亚国家的主场,却因中美两国的介入成了国际焦点。自上台以来,美国对华关税战层层加码,中国商品关税一度被推至145%的惊人水平。更棘手的是,美国近期对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国挥舞关税大棒,试图逼迫东盟站队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中美外长的首次面对面会谈,被外界预设为一场“硬碰硬”的较量。

中美联手,最佳时机已到?见完王毅后,鲁比奥态度180度大转弯,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

美国国务卿鲁比奥(资料图)

然而,会谈后的画风突变。鲁比奥一改此前的强硬姿态,反复强调“中美合作”的可能性,甚至暗示“今年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可能性很大”。这种态度的急转弯,连美国国内媒体都直呼“意外”。但细究起来,这场转折并非无迹可寻——特朗普政府正面临内忧外患:国内“MAGA派”因政策反复离心离德,国务院高层人事动荡让鲁比奥的外交主导权被削弱。换句话说,这场“缓和”更像是美方在政治压力下的战术调整。

中方的三记重锤与鲁比奥的“软化”

会谈桌上,中国外长王毅的表态干脆利落,直接抛出三点要求:客观理性看待中国、和平共处制定政策、平等尊重打交道。每一条都直指美国对华政策的软肋。过去几年,美国对华认知明显偏离轨道——从贸易战到科技封锁,从军事挑衅到舆论抹黑,“草台班子”式的决策模式让中美关系持续恶化。

面对中方的硬核回应,鲁比奥的反应耐人寻味。会前他还言之凿凿地称“中国援助俄罗斯”,试图用制裁施压;会后却突然改口,强调“中美有合作空间”。这种180度转弯背后,是美方对现实的无奈妥协:经贸战打到145%关税仍未能压垮中国,军事围堵在东盟主场反而凸显美国的孤立。更关键的是,特朗普政府急需一场外交“胜利”来转移国内矛盾——“MAGA派”的崩塌和军方、财团的博弈,让白宫不得不重新评估对华策略。

中美联手,最佳时机已到?见完王毅后,鲁比奥态度180度大转弯,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

展开全文

美国国务卿鲁比奥(资料图)

“合作”口号下的算计:美国到底想要什么?

美方对“合作”的热衷并非新鲜事。早在特朗普执政时期,就曾高调宣称“中美联手能解决世界问题”。但细看其表态,所谓的“合作”往往附加苛刻条件:要求中国“利用影响力”促成俄乌停火,实则是想借中国之手瓦解俄罗斯;鼓吹“平等对话”,却拒绝取消关税和制裁。这种“既要打压又要合作”的矛盾策略,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——以最小代价让中国让步,而非真正寻求共赢。

中方对此心知肚明。王毅外长在会谈中明确划出红线:平等是合作的前提,尊重主权是底线。这意味着,美国若想重启对话,必须先停止加征关税、取消对华制裁,并在涉台等问题上收敛挑衅。否则,所谓的“合作”不过是美方设下的陷阱。

东盟的“旁观者游戏”: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

中美会晤的舞台设在东盟主场,这场戏的观众席上坐着东南亚国家。过去几年,美国不断拉拢东盟对抗中国,甚至以关税战相威胁。但此次会谈释放的信号很明确:在大国博弈中选边站绝非明智之举。中方通过实际行动告诉东盟:中美竞争不该由中小国家买单,保持中立才是最大利益所在。

这一点从东盟国家的反应可见一斑。会后,越南、马来西亚等国均未公开表态站队,反而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,试图在大国夹缝中谋求自主发展。这种“不选边”的策略,恰恰是对美国“拉帮结派”战术的最有力回击。

中美联手,最佳时机已到?见完王毅后,鲁比奥态度180度大转弯,向全球反复通告2字

白宫(资料图)

未来:合作还是对抗?关键看美国能否放下傲慢

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,取决于美方能否真正落实“平等尊重”的承诺。若继续以制裁施压、以关税胁迫,所谓的“合作”只能是空中楼阁。但若美国能摒弃零和思维,在气候、反恐、公共卫生等领域与中国务实合作,两国关系仍有转圜空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会谈中,鲁比奥虽释放缓和信号,却未提及取消关税或解除制裁的具体措施。这表明,美国的“合作”仍停留在口头阶段。对于中国而言,既要保持对话渠道畅通,也要警惕美方“说一套做一套”的老把戏。毕竟,在国际政治的棋局上,行动永远比口号更有说服力。

吉隆坡的雨季终会过去,但中美博弈的阴云短期内难以消散。这场“火药味中的转机”究竟是破冰之旅,还是另一场较量的开始?答案或许藏在下一轮外交接触中。唯一可以确定的是,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,唯有坚守底线、保持定力,才能在大国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
评论